400-8558965-803

这世界只剩下中美两个“发展中国家”了?其他发达国家已经躺平

2021年11月03日 08:04

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在吃老本。区别在于老本不同,欧盟是吃高端工业化的老本,俄罗斯是吃苏联的老本和资源的老本,拉美工业化没搞成,开始躺平吃资源的老本。

 

面对这个世界,我既乐观又悲观。乐观的是我们也正在点燃科技树,在高科技上有望跟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反超,悲观的是人类的内卷必然加剧。
中国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这两线分别是跟美国之间进行的增量竞争,以及跟其他国家之间的存量竞争。
中美之间的竞争,就是在新赛道上开展的,人工智能,高端芯片,5G甚至6G,生物技术,航空航天,量子信息,这些新赛道,只有中美两个选手。



 

第一,高科技的门槛越来越高了,系统越来越复杂,比如一个芯片动辄需要上千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没有国家意志,没有产业体系,根本玩不转。
第二,有些高科技产业,虽然研发投入不大,但需要庞大的用户群体和消费市场来培育,比如互联网领域,又比如软件行业。
美国可以依靠发达国家阵营,这是个十亿级的大市场;但中国自己,本身就是十亿级的统一大市场。
全世界只有中美两国在全力以赴迎接新科技革命,很多前沿科技,只剩下中美两国在搞。从引领人类发展的角度,世界上的确只有两个发展中国家了。

 

图片来源:Pixabay

 

其他国家不是不发展了,而是要被中美引领着发展,或者搭中美发展的便车,参与到中美的产业分工体系中来。
中美两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占到了全世界研发投入总额的80%。研发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投入,中国都已经超越了美国,专利和论文数量也超越了美国。
全世界最顶级的新型公司,只剩下中美两国还在出现。市值前20的科技公司,美国12家,中国8家,其他国家一家也没有。
当然,在传统制造业上,美国自己产业空心化了,退出了跟中国的竞争。所以现在美国需要大量进口中国的商品,中国也购买大量的美国农产品和油气资源。

 

竞争未必是一件坏事,你追我赶之中,进步才会更快。我们点燃了科技树,做大了蛋糕,养肥了大腿,才能吸引更多小弟来抱。
这再次印证了那句话,中国的发展,给各国提供了抱大腿的机会,错了,给各国带来了更多新机遇。

 

但中国之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存量竞争,也就是依靠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和消费市场,承接了全世界大部分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
什么叫存量竞争,那就是现有蛋糕的瓜分。比如说汽车制造,因为全世界汽车产能已经基本饱和,中国多卖一辆,日本、韩国和欧盟就少卖一辆。
还比如内存芯片,中国多生产一片,韩国可能就被挤掉一片。也比如手机,华为要是多卖出去一部,苹果可能就要少卖一部。所以为啥美国要把华为高端芯片给卡死。
造船业也是存量竞争,因为人类的造船能力已经饱和,而船舶订单基本是稳定的。中国多拿一份订单,韩国就少拿一份。反之亦然。

 

可以说中国就是帮世界上干又脏又苦又累的活,做出了巨大牺牲,消耗了资源,污染了环境,用坏了椎间盘。
既然中国能生产,而且物美价廉,那自然而然其他地方就不用生产了。所以很多国家为啥发展停滞,因为既无法在传统产业与中国制造抗衡,又无法突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的技术壁垒。
不过,现在形势有变化,中国面临很大的挑战。当前中国制造业的难题是,既要提高收入,又要搞低碳环保,还要保持成本优势。鱼和熊掌要兼得,难上加难。
也就是说,在存量竞争的中低端产业上,中国的优势逐渐消耗光了,要面临残酷的竞争。比如富士康,东南亚和印度都抢着接盘,他们有更低的成本。

 

比较有利的是,发达国家又想改变游戏规则,比如节能减排,不让排放二氧化碳。中国虽然面临较大挑战,但新能源技术方面并不落后,而且正在快马加鞭前进。
但是其他国家发展路子,几乎要被焊死了。最近的G20和G20之后的气候峰会,禁煤是热门话题。尤其是气候峰会,东道主英国有意把尽快取消煤炭火力发电作为主要议题。

 

这就是发达国家的无耻。他们烧煤少了几百年,烧得可欢实了。可现在他们煤炭资源枯竭了,用上了新能源,于是就开始主导规则修改,吵吵烧煤有害论,吵吵拯救地球,主张全世界都不能烧煤。

 

一旦全球禁煤,相当于一定程度焊死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廉价能源崛起的机会,大家知道我说的是谁,我就不报身份证号了。
他们还哔哔学雷锋做好事的中国。这一哔哔不要紧,中国也不得不停止了对外援建煤电项目。没有了廉价的煤电,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进一步被削弱。

 

这就是这个残酷的世界,在实现共产主义之前,注定是一两个超级大国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主宰这个世界的产业分工,幸运的是,我们是这个一两个大国中的一个。

 

文章来源:知乎作者——淡定明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所载图片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和微信公众号公共图片库,由化浪进行编辑整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转载已尽量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如本站无意间侵犯了原作者或原网站的相关权利,请尽快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试剂咨询
  • 原料咨询
  • 我要销售
  • 我要采购
  •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400-8558965-803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7:30
  • 购物车

  • 个人中心

  • 手机端

    关注公众号

    APP下载

  • 我要反馈

  •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