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持续巩固提升光伏技术优势
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政协代表《关于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提案》《关于加快电力装备转型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案》的答复,答复提到:“十四五”期间,着力加强清洁能源供给,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2030年总装机规模达到12亿千瓦以上。因地制宜推进风光储一体化、风光水(储)一体化等多能互补发展。健全清洁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系统解决消纳问题。力争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2030年达到25%左右。 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提升风电、光伏技术优势,加快大型风电机组、深远海域风电、高效率光伏电池、光热发电等技术创新,推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文章来源:中国化工制造1392
2022/03/01
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高质量建设
开年以来,一批新能源项目建设“虎力”全开,加快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例如,春节过后,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充装示范运营项目,正在青岛港前湾港区加紧建设。项目整体设计日加氢能力为1000公斤,计划今年内完成一期500公斤加氢站建设。这意味着我国港口氢能应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近日全国整装在建单机容量最大的6.25兆瓦陆上风机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成功吊装。据悉,这个400兆瓦风电项目整装建设64台6.25兆瓦风机,是目前国内同类型风机整装建设规模最大的风电场,刷新了当前全球在建陆上风电机组的最大叶轮直径纪录。 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将新能源建设发展纳入其中。例如,河北省202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积极发展风电、光电、氢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800万千瓦”;浙江省提出“狠抓百个千亿清洁能源项目建设1691
2022/02/15
四川省对煤矿复工复产作出具体安排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日前结合煤炭行业实际印发了紧急通知,对煤矿复工复产作出具体安排。 通知要求,停产检修煤矿在恢复生产前,必须由主要负责人召开一次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定一份周密的复工复产方案、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定一套应急处置方案。 所有已复工复产的煤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开展安全技术审查和灾害治理效果审查,重新审批“四个下来”的实施方案和监管方案,制定“八定”内容。对重要的井下工程,必须督促落实“一工程一措施”。 在安全风险研判管控方面,要求煤矿复工复产前,矿级主要负责人、各分管负责人、各科队负责人要分级开展煤矿安全风险研判,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属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坚持每日风险研判制度,按时发出工作指令和工作要求。验收阶段,要求国有煤矿复工复产须由集团公司组织验收,并报集团公司主要负758
2022/02/11
黑龙江有计划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黑龙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供暖期最长的省份,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切实把煤电热保供作为冬季重大民生事项。”黑龙江省发改委主任张亚中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煤炭供应紧张局面,黑龙江专门成立煤电运调度专班,聚焦“源、运、储、补、调、责”6个关键环节,全力推进煤炭电力保供工作,出台了超常规10条保电保供措施,多渠道开拓增供煤源,进一步加大蒙东煤和市场煤采购力度。 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主城区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哈尔滨热电厂,看到运煤卡车不时在卸煤厂内穿梭。“2021年9月26日,公司煤炭库存降至3.4万吨警戒线水平以下。”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热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国涛表示,他们想方设法多种渠道购买煤炭以解燃“煤”之急。 龙煤集团作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国有煤炭生产企业,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增加动力煤产量。“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务,特别是在保供的关键时期,更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要全面保证1359
2022/01/24
国家发改委:预计春耕化肥价格可能仍将高位运行
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表示,2021年,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升带动,以及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目前秋冬种用肥高峰期已过,尿素价格小幅回落,但仍处于近10年同期高位,磷酸二铵、氯化钾、三元复合肥价格同比也有明显上涨。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保供稳价工作。生产方面,保障化肥生产用煤用电用气供应,指导地方建立工作专班保障重点化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通过这些措施,近期化肥产量同比增加。以尿素为例,据调度,近期尿素产量已连续4周同比增加,其中气制尿素日产量约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近140%。流通方面,近一段时间,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积极与上游重点生产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加大备肥力度,库存较前期1717
2022/01/18
湖北出台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六大措施
1月4日,省药监局印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将取消零售药店营业面积和间距限制,对新开办零售药店实行“告知承诺制”“先证后查”等方式经营准入,并有条件放宽执业药师多点执业。《措施》提出,将推行关联审评审批,按照能合尽合原则,合并办理“两品一械”注册、许可以及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等。实行减免检查,对需开展核查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若企业在一年内接受过国家局或省局相同或涵盖其内容的检查,不再重复检查;对按照注册人制度跨省委托生产的,认可外省检查结论。同时,探索与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企业低风险缺陷,以提醒函、告诫信等警示方式督促整改。探索药品经营非现场检查(远程检查)方式,实现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图片来源:Pixabay为激活产业发展动力,将积极搭建政府、企业、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1107
2022/01/06
石化化工行业:到202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94%。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石化化工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业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格局。石化化工行业2020年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3%。方案要求,到2025年重复利用率大于94%。废水循环利用提升行动方面,石化化工行业强化用水强度控制,在炼油、现代煤化工、烯烃、芳烃、甲醇、化肥、氯碱、纯碱、硫酸、涂料等重点用水子行业有序开展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节水诊断工作,发布重点产品水效“领跑者”指标,推动重点用水企业水效对标和节水技术改造。图片来源:Pixabay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实施化工企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大力推广应用电化学循环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水管网1124
2021/12/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化工用能“松绑” 能化新材料产业迎来政策“甘霖”
12月8~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一重大政策改革将对我国能化新材料行业产生重大利好,影响深远。 行业增量项目 获批迎东风 “原料用能”,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不作为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原料使用的部分。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出席“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时解释,原料用能一般只有20%二氧化碳排放,80%转化成原料。但是燃料用能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所以统计上要把它们分开计算,管理部门要考核,对这些都提出明确要求。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据统计,石化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全982
2021/12/14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化肥行业生产运行调度座谈会
从工信部网站获悉,1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化肥行业生产运行调度座谈会。会议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各地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拿出管用有效措施,全力做好明年春耕化肥生产保供工作。会议分析认为,当前化肥供需总体平稳,虽然9月份以来,部分地区因煤炭、电力等要素供给不足,化肥产量出现下降,给明年春耕化肥保供带来一定影响,但我国氮肥、磷肥产能富裕量大,目前尚处于春耕备肥开始阶段,随着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负荷将逐步提高,能够满足明年春耕用肥需求。会议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政策支持,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科学推进磷石膏“以渣定产”,指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确保化肥生产企业稳定运行;强化产需对接,805
2021/12/13
三部委印发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
近日,《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 相较于1999年印发实施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仅涉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管理,《转移办法》对危险废物转移全过程提出了管理要求,增加了危险废物转移相关方责任、跨省转移管理、全面运行电子联单等内容,完善了相关条款。 《转移办法》明确危险废物转移相关方的一般责任,增加了移出人、承运人、接受人、托运人责任,细化了从移出到接受各环节的转移管理要求。明确危险废物转移遵循就近原则,尽可能减少大规模、长距离运输。强化危险废物转移环节信息化管理,推动实现危险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 优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服务,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申请材料、审批流程进行了简化,提高审批效率,加强服务措施。 《转移办法》提出危险废物转移总体应遵循就近原则。对于确需跨省转移处置的,《转移办法》提出应以转移至相邻或开684
2021/12/09
- 1
- 2
- 3
- 4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