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558965-803

中国化学:关于化工新材料发展的三点建议

2023年03月15日 02:19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提交了《关于加速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推动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戴和根指出,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端制造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战略新兴产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水平和竞争力,甚至直接推动并影响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速度与进程。

针对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提出三条建议。

1、加快实施化工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目前国内化工新材料供应能力仍有短板,部分材料不掌握核心技术且国外严格限制技术转移,部分材料只能生产中低端牌号或质量无法满足要求,个别材料合成工艺成熟,但上游原料无法生产。

建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针对各类化工新材料“卡脖子”问题,组织生产企业、应用企业、科研单位进行系统攻关,在各细分领域建立创新联合体和攻关平台,特别要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在相关领域建立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2、大力支持国产化工新材料推广应用

国内化工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起步晚,相关企业实力较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新产品的认证门槛高、周期长,制造业企业替换进口材料的意愿不强。

建议国家对国产新材料的首批次应用、市场推广给予大力扶持,鼓励和引导下游企业使用国产材料。对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芯片和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的国产材料替代要给予特殊政策,以避免极限条件下无材可用。

3、加快推进全球化石化产业布局

建议加快全球化、全链条产业布局。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阿合作为契机,整合各国能源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与国际供应商和客户加强合作,积极投资于新兴市场,强化国际品牌和海外营销网络建设,建立覆盖上游能源产品、大宗石化产品、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全产业链,推动国内化工石化产品尤其是化工新材料产品扬帆出海。

中国化学积极布局新材料行业

中国化学成立于2008年9月,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主发起人)联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2010年1月,中国化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作为一家集勘察、设计、施工为一体,知识技术相对密集的工业工程公司,其现有业务范围涵盖建筑工程业务、实业及新材料业务、现代服务业等。可以说,中国化学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工程建筑领域内资质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业务链较为完整、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军企业。

目前,中国化学积极发展实业新材料业务,以技术研发为“核心”,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 拓展新材料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

2016年,公司依托自身研发的绿色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和系列催化剂,在福建投资建成了尼龙6关键单体原料己内酰胺项目,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公司不断进行节能、降耗、提质等技术改进,产能提升至33万吨/年,保持全球单线最大产能。

而其尼龙新材料项目作为突破国外“卡脖子”的首套工业化项目,在建设和开车过 程中解决了许多技术和设备难题,2022年7月下旬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关键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实现装置联动。7月31日天辰齐翔己二腈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级产品,项目转入正常生产,进入优化调整期。

此外,中国化学还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在重庆投资建设气凝胶复合材料实业项目。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2022年2月27日一次性开车成功,当前已产出优质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至2022年7月底已实现近6000立方米硅基气凝胶产品的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大热的可降解材料领域,中国化学也有积极布局。

据了解,2021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9616亿元,市场总消费规模约为1.2万亿元。化工新材料进口额约500亿美元,占化工产品总进口额的15%,自给率为74%。

其中,功能性膜材料自给率67%,工程塑料自给率62%,高端聚烯烃树脂和高性能纤维自给率58%。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及其位列全球化工50强的跨国公司,都把化工新材料作为发展重点。巴斯夫、陶氏、埃克森美孚、赢创、帝斯曼、阿科玛、朗盛、科思创、英力士、索尔维、三菱化学等知名公司,均以化工新材料和功能化学品为主导,在化工新材料领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声明:化浪化工网是出于传播信息之目的而转载此篇文章,若转载产生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更正,谢谢。您可关注化浪化工网获取更多化工相关资讯。如果您有对化工试剂、化学物质有采购需求,也可以登录化浪商城(快易购)进行采购挑选。

消息来源:中国化学、中化新网,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转载已尽量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如本站无意间侵犯了原作者或原网站的相关权利,请尽快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 试剂咨询
  • 原料咨询
  • 我要销售
  • 我要采购
  •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400-8558965-803

    在线客服

    工作日: 9:00-17:30
  • 购物车

  • 个人中心

  • 手机端

    关注公众号

    APP下载

  • 我要反馈

  • 返回
    顶部